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的煮米飯方法,可以將熱量減少一半以上。 (宋碧龍/大紀元)
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變,使肥胖人口趨增,也引發更多慢性病患者。最近,斯裡蘭卡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新的煮米飯方法,可以將米飯所含的熱量減少一半以上,從而降低肥胖率,並會對人們的健康帶來更多的益處。
改變米的結構 熱量減一半
(Fotolia)
米飯是大部分國家的主食,但米飯含有較高醣類,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,GI)較高,會加速血糖上升,不利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或減重者體重控制,對一般人來說,也會影響血糖穩定性及提高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。
斯裡蘭卡研究團隊,利用斯里蘭卡的38種大米做了實驗,發現改變食物烹調方式即可改變澱粉形式。
研究人員在煮飯前加入脂質並在飯煮好後立即冷卻,米飯結構會發生大幅改變。研究員詹姆斯(Sudhair James)說,油會和米飯中的澱粉起作用,改變易消化澱粉的結構,而冷卻同樣有助於促進澱粉轉化,即使是冷卻後再加熱,也一樣較健康。
增加RS的烹飪方法
(大紀元)
新的烹飪米飯的方法,可增加RS的成分。其具體的操作方法:水煮沸後先加入約大米重量3%的椰子油,再倒入生大米。當米飯煮好之後,先再把米飯放入冰箱冷藏12個小時左右再食用。這種烹煮方式是利用了易消化澱粉和抗性澱粉(RS)的不同特性,在煮米飯之前加入椰子油就可以讓易消化澱粉變為抗性澱粉。
易消化澱粉很容易為人所消化並轉化為葡萄糖或糖原,若過多的葡萄糖沒能全部轉化成糖原,最終就轉變為脂肪,而導致體重超標或肥胖。抗性澱粉則不會轉化成葡萄糖或糖原,因為我們人體缺乏消化這種澱粉的能力。因此,如果能減低米飯中的易消化澱粉,就可以降低米飯所含的熱量。
抗性澱粉有優於膳食纖維的健康功效,能飽腹熱量又極低,但容易因溫度、烹調方式而改變。例如生馬鈴薯抗性澱粉含量高達75%,而煮熟的馬鈴薯則降至3%,一旦冷卻又升高到12%。1/2碗煮熟的白飯,抗性澱粉含量是0.6公克,放冷後會回升到0.95克,所以壽司比熱騰騰的白飯有較高的抗性澱粉,但烤飯糰在米飯烤後,澱粉分子會變小,抗性澱粉就降低了。
責任編輯:林妍
文章轉載自~大紀元時報
留言列表